Home / Series / 味道中原 / Aired Order /

All Seasons

Season 1

  • S01E01 第1集

    • January 1, 2021

    河南新縣有優質的植物油原料生長,但村內只剩下幾人懂得以傳統方式榨打茶油;齊彬是河南蘭考齊氏大刀麵的第三代傳人,至今仍然堅持人手製作麵條;米醋作坊主人孫兆立已達80歲高齡,但他仍然努力延續傳統米醋的味道

  • S01E02 第2集

    採慄人經常會因板栗果實的尖刺受傷,但韓啟貴認為所有成熟果實都值得花力氣採摘;”八碗八”是魯山特色水席,但時至今日已有了不同變化;羊肉是中國傳統的藥食兩用肉類食品,而淮山羊本身更吃藥草維生,肉質更好

  • S01E03 第3集

  • S01E04 第4集

  • S01E05 第5集

    本集介紹了肉的三種不同吃法:肉夾饃,夾於燒餅中的臘汁肉,要做到糜而不爛,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也殊不簡單;葛根肉糕則是河南西河村人上樑和過年時必備的好菜;燜罐肉承載著家庭的溫馨,安撫遊子的心情

  • S01E06 第6集

    本集介紹了三種食物, 粉皮、粉條和皮渣, 出自三個不同的地方。雖然粉皮以綠豆製作, 粉條和皮渣都以紅薯粉製作, 但是它們的相同之處製作不容易, 吃起來口感滑韌有嚼勁, 放在火鍋和燉菜中, 成為人們爭相搶吃的食物

  • S01E07 第7集

    對世代釀醋的賈氏後人賈躍忠來說,十月就是摘柿子、釀柿子醋的季節。春天的連翹、夏天的葡萄、秋天的柿子、冬天的蘋果,賈躍忠將所有季節都藏於醋窖。賈躍忠認為,要視之為有生命,才可釀成好的醋

  • S01E08 第8集

    李海航和太太餵養走地雞為生,用母雞下的蛋做出茶葉蛋、苦菜炒蛋等山野風味;老曹大腸湯的老闆娘,每天為勞動工作的食客們,製作美味的大腸湯;在城裡打工回鄉的馮啟敞,為了一嘗熟悉的美味,在山間捕蟬來做炸金蟬。

  • S01E09 第9集

  • S01E10 第10集

  • S01E11 第11集

    本集要介紹鄭州的80後如何把自己喜歡的飲食帶到鄭州, 包括有自製的火鍋醬料、意大利麵, 還有精釀啤酒。他們努力迎合中原人的口味, 同時致力保全食物原來的特色, 為中原人帶來各種不同美食。

  • S01E12 第12集

    中原人熱愛喝湯, 因此在中原地區有很多湯館, 售賣不同種類的湯。胡辣湯可是該地區的早餐代表, 牛肉湯則可以喚起人們對故鄉的思念。除了湯, 纏絲鴨蛋也是中原一種獨特的美食, 一道絕佳的下酒菜。

  • S01E13 第13集

    本集介紹了數種特色小吃,分別是黃米粽、四味菜和杏仁茶。每當夜幕降臨,工作了一天的人們總會來到鼓樓夜市尋覓美食,犒賞自己,傳承著百年風味的杏仁茶更深受大眾喜愛,美味背後源自廚子的一份堅持。

  • S01E14 第14集

    中國的農作活動嚴格按照曆法進行,這是祖先流傳的智慧,本集就介紹了多種稻米類穀物。稻米常被區分為糯和非糯兩類,糯米含有豐富的支鏈澱粉,使它蒸煮後極具黏性和韌性。因為更香、更糯,易於加工,被製成各種美食

  • S01E15 第15集

    鄭州人視燴麵為日常主食,羊肉燴麵是最基本口味,會加入不同食材變化出不同口味;新野板麵有獨特的口感,因為麵條是在麵板上撞擊而成的,配上肉丁味道一流;洛陽新安甘泉村的陶器很有名,陶罐發的豆芽亦能夠製成美食

  • S01E16 第16集

    將綠豆去衣磨半,放在水中浸泡三小時,再磨成漿便可煎成不翻,可以直接吃,亦可以放湯;涼皮的製作方法複雜,但口感軟滑有彈性,配上辣椒,味道一流;綠豆磨漿發酵而成的酸漿,能夠造出另一種洛陽人最愛美食,漿麵條

  • S01E17 第17集

    無論是年過九旬仍堅持製作韭花醬到菜市場販賣的宋秀英;為釀製自家葡萄酒上山採野葡萄的賀中糧夫婦;或為在外地工作回家的兒子做菱角菜式的符國萍,都從大自然得到餽贈,以感恩之心製作出他們獨一無二的美食。

  • S01E18 第18集

    伏牛山裡的蕨菜能促進腸道蠕動,排毒益氣;黃柏山位置偏僻,因而得以保存美味的珍珠菜和竹筍;而河南地區溫潤的天氣盛產被稱為毛尖的茶葉。它們不但是大自然餽贈的禮物,也是親情的守護者,傳遞著主婦們的心思。

  • S01E19 第19集

    本集首先介紹香濃的咖啡,李偉賣的不僅僅是精品咖啡,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來自美國的Zach為愛情而留下,開設餐廳把真正的美國菜帶來鄭州,招牌菜是烤排骨;任炳榮性格奔放,為了不怠慢自己的胃而致力研究麻辣小龍蝦。

  • S01E20 第20集

    程祥婷與老公來自河南的最南部與最北部,口味迥異,卻在朝夕相處中慢慢融合;陳國鑫帶女朋友回家鄉,父母端出最新鮮的菜和肥美的沙蜆,希望打動未來兒媳婦;趙亮亮為了家庭,努力地從淤泥中挖出爽脆的蓮藕賺取生計。

  • S01E21 第21集

    家鄉的味道最令人想念。陳懷民是龍湖邊的老漁民,他為了回家探親的女兒和外孫女再次下湖抓魚;在外工作的唐一鳴正在拍攝有關老家年味的節目,南灣魚成為首選美食;在開齋節,糖角就把各地教眾的家鄉與異鄉連在一起。

  • S01E22 第22集

    每個地方的老味道需要有人堅守和傳承。75歲的笪幫華每天煮出鹿邑獨有的媽糊,並把技藝傳給女兒;桑青是新密老城桑記丸子湯的第五代掌廚人,堅守家業;李強繼承亡父留下的手藝,每天煮出武陟人早餐愛喝的油茶

  • S01E23 第23集

    本集介紹三款中原美食。首先是麻花,不僅鬆脆可口,更體現景家家庭手作方式的可貴之處;之後就到紮卷,是由綠豆加工而成的美食,同樣是王本立一家世代相傳的精湛手藝;還有香辣的糟魚,表達出張德貴退休生活的寫意。

  • S01E24 第24集

    製作麻糖工序繁複又消耗體力,當中卻蘊含祖先的智慧。養蜂20年的齊懷成為了追花期長年離家,製作甜蜜的峰蜜卻嘗盡遊子的苦澀滋味。銀魚是難以捉摸的魚類,捕撈銀魚除了憑經驗和運氣,當機立斷的判斷力也很重要。

  • S01E25 第25集

    本集介紹了幾位90後年輕人如何在急速發展的城市中開創未來。修讀建築的王蓮儀希望以後能把自己的工作室和餐廳結合;小情侶谷明樂和李佩煜借助互聯網,為其秘製豬蹄造勢;善長烘焙的馮植透過社交網站推銷自己的美食。

  • S01E26 第26集

    楊新寬從十多歲開始學釀高粱酒,這些酒見證了他一家經歷的種種時光;王自文同樣自小學釀黃酒,但他會將釀酒技術傳給兒子,繼續堅守傳統;楊媽媽每到夏天都會曬老土醬,用來做菜之餘,也體現她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 S01E27 第27集

    濟源西許村的麥子可直接食用,碾轉就是用當年的青麥粒在碾盤上磨出來的一種食物;陝縣東寨村,黃土高原上特有的白綿土可以製成一種美食,麵豆;從三國流傳至今的博望鍋盔是用本地盛產的冬小麥粉烤製而成的特色食物。

  • S01E28 第28集

    憑藉祖輩流傳下來的燒賣手藝,讓來自周口的異鄉人得以在南陽紮根;商丘的焦餅在洛陽城大受歡迎,在外拚搏的人把苦澀藏在心裡,把幸福變成食物;泌陽縣的獨特地理氣候很適合花菇生長,也因此成就了美味的冬菇醬。

  • S01E29 第29集

    酒一直是人們最愛的飲品之一, 在海拔1300多米的山上用清甜的山泉水釀製的米酒到底味道如何?“寧吃一盤糊卜, 不吃酒席一桌”, 糊卜是怎麼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大餐?鹹豆腐花深受北方人喜愛, 為什麼呢?

  • S01E30 第30集

    行走白案江湖多年的衛伯,店裡的舊式糕點總能讓人嘗到童年味道。「臭」是一種獨特的味覺體驗,祁伯做豆腐50多年,製作的臭豆腐卷讓人無法抗拒。西司夜市有一家老字號,老闆夫婦以巧手製作羊肉炕饃,客人絡繹不絕。

  • S01E31 第31集

  • S01E32 第32集

    春分節氣過後,天氣漸暖,冬小麥變成了大地的基本顏色。此時是一年中野菜最豐富的時候,大家仔細地搜尋著這些麥田裡的精靈,這是大自然無私的餽贈。部分野菜並非生長在地上,而是來自樹上,榆錢就是其中一種。

  • S01E33 第33集

    本集首先會介紹傳承四代的雞絲餛飩。令這種民間美食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秘訣是什麼呢?然後會跟養蜂人到山上採收山蜂蜜。為了得到這種極致的美味,需要多麼冒險。還會認識一種北方甜食水激饃

  • S01E34 第34集

    吹糖藝人趙留合藉著手藝,想留住大家對甜蜜的特別記憶。李俊方是手工製作元宵的第三代傳人,堅持用傳統手藝留住節日的幸福味道。魯山人王春鳳每年端午節都會包粽子和上山,端上最好的飯菜,期待著子女的歸來。

  • S01E35 第35集

  • S01E36 第36集

  • S01E37 第37集

  • S01E38 第38集

  • S01E39 第39集

    在發展迅速的中國, 仍有人為傳統口味而奮鬥. 餅家傳承人為了老式月餅獨特的口感和味道, 犧牲了家庭幸福. 在發展的鄭州, 也有人把土地作農地, 當個自給自足的農夫. 還有人日以繼夜, 為了製作洛陽特色美食, 水席

  • S01E40 第40集

    在市場多元化的今天, 消費者開始追求口感和新鮮感。但本集其中兩位主角, 願意堅持和延續內心中的傳統, 製作牡丹花餅和木槿花餅。還有在商場打滾過的老闆, 最後返璞歸真, 重拾祖傳手藝脯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