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市面上的西餅連鎖店成行成市,但在五、六十年代,西式麵包糕點、餅乾未流行之前,傳統唐餅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主要的食糧之一。老婆餅、椰堆、鳯凰卷、白糖餅、雞仔餅等中式餅食;菠蘿包、雞尾包、椰絲奶油等西式麵包;還有茶餐廳美食蛋撻,甚至發展出香港獨有的下午茶文化。無論唐餅還是西餅,都散發着地道港式滋味,背後隱藏着包餅師傅的無限創意與默默耕耘!今集主持陳智燊和許亦妮將走訪家庭式經營的中式餅家及西餅店,細味肯搏、肯捱、刻苦耐勞的香港精神!
現年七十四歲的李鉅出身做餅世家,父親在故鄉東莞開設工場做嫁女餅。李伯五十年代來港,曾在元朗開設餅家,1967年搬到鯉魚門。開張初期的情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全民皆股,李伯的餅店亦見證了當年的股市風雲!餅家的生意隨1973年股災爆發跌至谷底,李伯如何度過難關?他的子女又可會繼承父業?在五、六十年代,雞仔餅是最受歡迎的唐餅之一,何以它又稱為「小鳳餅」?主持又會介紹李伯的得意之作,老婆餅、椰堆、鳯凰卷、白糖餅等,教人垂涎三尺!
西式餅店負責人呂喜波,三十多年來風雨不改,凌晨兩點半便到餅店工作。60、70年代,香港曾經興起一陣移民潮,呂喜波就在這個動盪時刻接手餅店。店內的切麵包機歷史悠久,至今仍大派用場。西餅店的顧客以街坊為主,早上七至九時上班、上學繁忙時間大排長龍。最受歡迎的菠蘿包、雞尾包、椰絲奶油、蛋撻等處處反映著香港人靈活變通的生活智慧,兩位主持為大家尋出端倪。麵包店切好方包後,總會餘下大量的麵包皮,這些剩餘物資被基層市民視為寶物,果腹之餘,更創出了多款創意美食,兩位主持為大家一一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