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三千多年前,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中,数十万奴隶在战场上倒戈,统治中原六百余年的商朝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号周的姬姓王朝。周朝是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从文王演易经八卦,姜太公垂钓渭水、武王伐纣灭商,历经近三百年兴衰,到公元前782年,第十一代周王静突然暴毙。长于深宫,性格怪僻的太子宫在恐怖神秘的前王丧葬大礼中开始了昏乱的统治。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幽王。
周朝初期,天子将他的兄弟和功臣们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定期向天子朝见进贡,天子也靠着诸侯国的势力维持疆域辽阔的王朝统治。这种制度称为宗法分封制。平王东迁,郑国护驾有功,郑武公成为王室重臣,按宗法制的规矩,武公将君位传给了长子寤生,但母后武姜却偏爱小儿子段。于是,母子兄弟之间一场权力与孝义的厮杀开始了。寤生就是郑庄公,史称春秋小霸。
东迁后的周平王,慑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王室虽已衰败至此,但千百年形成的帝王之威,在当时还是个庞大的精神存在,当郑国战车与天子王师两军对峙时,众多诸侯的目光在关注着这场挑战的结局。从此,视天子权威如儿戏,强者为尊,以实力争霸的时代开始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支撑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石,郑庄公的挑战摇撼了天子的权威,卫宣公的淫乱则腐蚀了礼法伦常的根基,他先娶庶母后夺儿媳,以致父子离心,兄弟相残,国家动乱,把一个本来强大的卫国从内部消蚀了。他的悲剧犹如一声哀鸣,奏响了奴隶分封制土崩瓦解的挽歌。
齐襄公诸儿眷恋妹妹文姜,他的妃子连氏因妒生恨,齐国宫廷里上演了一幕阴谋与乱伦的丑剧。如同诸侯挑战天子一样,不甘墨守传统的卿大夫们也开始向世袭的诸侯发难了。瓜熟而代的故事留传到今天,是对君主失信于臣民的警示,在当时正是卿大夫们犯上作乱的一个口实。哥哥妹妹的轻佻情歌,掀起的却是礼崩乐坏的狂澜。
跟随雄心勃勃的诸侯们一起进入历史舞台中心的士族卿相,其间有犯上作乱的小人,更有雄才大略的治世之才。齐国内乱,管仲、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结果却拜他做了相国。鲍叔牙举贤不避亲,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成为千古美谈。
来自乡间的曹刿以出色的才智帮助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为后世留下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真知卓见。齐桓公汲取了战场的教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会盟诸侯,虽遭劫持,但他反以出人意料的大度,为自己赢得了霸主的声威。此后,会盟与征伐的交替进行就成为春秋时代霸主政治的显著特征。
被誉为“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霸者风范堪称后世的楷模;他的诸多治国方略,成为华夏政治文化的首善之举,但晚年的他,因宠信小人,不听忠言造成国家内乱,使自己死于深宫六十七日,无人过问,其悲惨结局也为后世君王留下了前车之鉴。
一心要接替齐桓公霸业的宋襄公,尊王乏人响应,攘夷又没有能力,又想对别人发号施令,又想与人家称兄道弟。急于求成的他,想借楚国的势力扬宋国之威,反遭羞辱。急于报仇的他,又在泓之战中,令人啼笑皆非地挑出了仁义大旗,没有实力作后盾的宋襄霸业,像一个意味深长的讽刺,成了春秋无义战中一首不和谐的插曲。
女色乱国,争庶夺嫡,始终是中国历史上宫廷权力斗争的一个主题。晋献公年轻貌美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君位,用计逼死太子,继而加害于其它成年公子。为避杀身之祸,后来成为国君的公子夷吾、重耳纷纷流亡国外,地处中原实力强大的晋国,从此陷入了漫长的动乱。
正当中原诸侯征伐不已之时,原来只是周王室马倌的秦嬴却从荒蛮的西部悄悄崛起,秦国,出现了一位气魄宏大的君主穆公。为了敲开进入中原的大门,他以联姻结好晋国。而奉命远嫁的晋公主伯姬更为求贤若渴的夫婿秦穆公带去了一份意外的厚礼,虽然他只值五张羊皮。
陷入内乱的晋国为秦穆公展示出两种可能的选择:是树威立德以待将来?还是乘人之危捞取实惠?当秦军的囚车载着被俘的晋惠公凯旋而归时,身为秦穆公夫人的晋公主伯姬也擎着火把,毅然决然走上了奉献牺牲的祭坛。被后世视为姻亲关系代名词的“秦晋之好”,在波诡云谲的春秋时代却饱含了一层又一层被泪水浸透的遗憾。
流亡母国十二年的晋公子重耳,逃过了继母的加害,又面临兄弟的追杀,无奈再次踏上了不可预期的逃亡之旅,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七年颠沛磨难中,年届花甲的重耳超越了王侯公子的浅薄和人性脆弱,迎接着命运对他这个未来霸主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秦穆公答应派兵送重耳回国,但要他先娶了曾是他侄媳的公主怀赢。重耳进退两难……即将返晋为君的重耳,面对涛涛黄河,沉思的并不是流亡的感慨与凯旋的荣耀,曾经助他归国的楚国和秦国,悄然间已从盟友变成了对手,与此同时,曾经患难与共的臣僚,也在期待着对十九年艰辛的报赏;而那些曾经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个个又在作何打算呢?
六十三岁才坐上君位的晋文公重耳,深知自己来日无多,即位之初即与西方强秦和南方大楚展开了斗智斗勇的三强争霸,凭着老练圆熟的手腕和老当益壮的斗志,晋文公先以计谋挡回了东进的秦穆公,率先抢到了"尊王"大旗,接着又在城濮大败骄狂的楚军,并迫使周天子屈尊到晋军营地来见他,这样,耄耋之年的晋文公终于做了继齐桓公之后无可争议的春秋霸主。
辅佐了晋国三代君主的秦穆公,眼睁睁看着晋文公当了堂堂霸主,实在是心中不忿,他不顾老臣百里奚。蹇叔的冒死劝谏,趁晋文公刚死之机,三次挥师东进,却只收获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训。在执政的最后几年,秦穆公终于改变了东进战略,转而向西,兼并西戎二十国,开疆拓土,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晋灵公以襁褓之身继承了霸主之尊的晋国君位,从小到大,晋国的国事一直由相国赵盾代理。这层特殊的君臣关系成了晋灵公享乐荒淫的巨大障碍,同时也成了赵盾侄儿赵穿弑君的内在动因。古老的理法伦常遭到无情的挑战。太史董狐为此写下了赵盾弑君的千秋一笔。这一笔为后世留下了难以言喻的神秘和慨叹,更为晋国的未来预伏下充满杀气的血泪传奇。
因为有了太史董狐"赵盾弑君"的千秋一笔,屠岸贾盅惑新君景公杀了赵氏满门,十七年后又一朝新君则借着为赵氏平冤杀了权倾朝野的屠岸一家。权力倾轧,冤冤相报,是是非非都如历史长河的流星一闪早已消逝不见。而程婴,公孙杵臼这两位义士为保赵氏孤儿忍辱负重,舍生取义的磊磊节操却在里巷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楚国自熊通僭号称王历经五代一百二十余年,传到楚庄王,他以沉沦酒色为掩护,外昏内智,出人意料地导演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一幕,楚国大军的辚辚兵车从此踏上了问鼎中原的征途,而谁能想到第一个站出来挡路的却是楚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也许雄才大略的楚庄王已经料到了……因为,这只振翅冲天的大鸟,他的血液里正流淌着楚国几代君王的野心与梦想。
楚庄王从长江中游出发挥师北进,在黄河之滨与强大的晋军形成对峙,三十六年前,两军战于城濮,楚大败,晋国一战而霸。三十六年后的这一天,历史是否会重演?楚军饮马黄河,雄睨中原的夙愿能成为现实吗?大江东去浪淘沙,在刀光剑影血火交迸的嘶杀吶喊中,崛起于江汉荆蜀的巴楚文化与强大的中原文明终于碰撞合流,并将交汇出更为波澜壮阔的前景。
在楚晋两个大国无休止的争霸战中,境遇最惨的是夹在两国之间的那些诸侯小国。宋国因为臣服于晋国而被楚军围困达九个月。宋军守将华元冒死夜闯楚营,欲与楚将子反议和退兵,却不料庄王突然一剑杀出……楚军虽然终未攻破宋城,却以信义之师奏凯而还。公元前589年,包括齐、秦在内的十二个诸侯国与楚国会盟,楚庄王死后两年,楚国霸业终于得到中原诸侯的承认。
春秋中晚期,政治格局出现新趋势。争霸的重心从诸侯国之间转移到各诸侯国内位高权重的卿相大夫之间。由姜子牙开国,齐桓公称霸的东方大国齐国也陷入了因崔杼、庆封专权引发的国内动乱中。这时的齐国,虽有号称第一贤人的晏婴折冲樽俎,虽有不畏杀头的太史伯兄弟前仆后继,但无情的历史已经敲响了旧体制的丧钟,在一次次以下犯上的阴谋狡杀中,旧道德的大厦土崩瓦解了。
齐国内乱后,晏子做了宰相。在他辅佐齐景公执政的数十年里,齐国曾一度显示出复兴的迹象,但在国内,君臣上下却一直被一个古老的预言所困惑,就是"田氏代齐 "。到底是卿族势力的膨胀造就了这个预言,还是预言助长了公卿士族的崛起?大势所趋,身为智者的晏子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他清廉公正,仁和克己的一生却成为后世贤哲所推崇的君子楷模。
孔子出生时,春秋时代已进入晚期,周礼尽在的鲁国,礼崩乐坏也发展到登峰造极,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垄断了鲁国军政大权。在名不正言不顺,君不君臣不臣的弱国乱世中,孔子开始了他对仁爱忠孝的阐述和有教无类的实践……在孔子生前身后,留下了至今众说纷纭的毁誉,但他执着于理想追求百折不悔的进取精神却如不舍昼夜的江河之水,从远古一直奔流到今天。
公元前546年,晋、楚、齐、郑等十四家诸侯在宋国召开旨在停止战争的弭兵之会,致使国与国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而在各国内部,伴随着剧烈变革而生的宫廷权力斗争却愈演愈烈,楚平王战胜四个哥哥才夺到王位,又因小人费无极的谗言,对自己的儿子太子建动了杀机,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和两个儿子也被殃及。伍奢、伍尚慨然赴死,老二伍子胥孤身出逃,楚王当即下令全国搜捕……
身负血仇,一夜头白的伍子胥逃到吴国,吹箫乞于市。但大名鼎鼎的他很快成为吴国明暗两股势力争夺的对象。楚平王的死讯传到吴国,盟友们举杯为伍子胥庆贺,他却愤然号泣,悲叹不能手刃独夫……复仇心切的伍子胥亲手策划了专诸刺王僚这惊心动魄的一幕,鱼肠剑名传千古,公子光夺位称王,历史舞台就此南移,吴越春秋的大幕正徐徐升起……
伍子胥念念不忘伐楚复仇,杀僚夺位的吴王阖闾也把伐楚看作入主中原要迈的第一步。但是,王僚的儿子庆忌还活着,庆忌不除,阖闾就没有安宁。这时候,伍子胥领来了形貌猥琐的要离……要离终于刺杀了庆忌,但他也最终刺杀了自己,而将最后一点良知留给了后世……吴国大军的战车在天才的军事家孙武执掌下终于启动,华夏大地狼烟再起,又一轮争霸杀伐开始了 ……
孙武指挥下的吴国军队机动作战五胜楚军,攻入郢都。在金壁辉煌美女如云的楚国后宫,忘乎所以的阖闾尽情享受胜者为王的荣耀,苦心砺志十七年的伍子胥却在家仇国恨面前陷入两难……掘墓鞭尸和哭秦庭这两个历经砥磨修饰而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不仅为我们揭示出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我们管窥当时的民俗国情和所谓君子之交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窗口……
被史书称为吴蛮夷越的吴越两国,其实早在夏商时期就与中原文明有解不开的血亲之缘。春秋晚期,在血与火的前导下,吴越两国异军突起,于政治格局动荡不已的华夏大地上显示出更加强悍不羁的生命力。在争霸称雄的进军路上,两国冤家路窄,不由分说地杀在一起,越王勾践先杀了吴王阖闾,阖闾的儿子夫差又把勾践死死困在了会稽山,眼看着胜负已分,生死立决……
吴越争霸,使华夏政治中心南移,这对后来长江下游经济文化的繁荣有着长远的影响。在两国恩恩怨怨的数十年间,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动人的历史传说:夫差砺志,越王尝胆,西施浣纱,子胥遗恨……当夫差最终含羞自刎时,为越国复兴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也悄然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