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的客家料理,蘊藏客家人的傳統飲食智慧。其中柿餅製作堅持傳統,將柿去皮碳烤,再天然曬乾,除保留舊有風味,碳烤還有何作用?阿譚、凱晴幫脹卜卜的柿乾「按摩」,這個步驟原來很重要!主持到一棟百年古蹟品嚐正宗客家菜,當中的福菜湯凸顯客家人醃製食材的特色。新竹有位鹹菜達人將自家種芥菜醃成鹹菜,梅乾菜、福菜同樣採用芥菜醃製,三者有何分別?新竹亦是摃丸發源地,DIY手打摃丸之餘,不妨品嚐特色「福菜摃丸」。
豆在台灣人的廚房不可或缺。主持走進農田瞭解黃豆、黑豆的種植方式,亦幫忙除草;又品嚐炸、清蒸、麻辣台灣傳統臭豆腐。受不了當中的勁辣口味?喝口豆漿解辣!堅持採用台灣在地黃豆、黑豆製作的豆漿,保留天然台灣味道。古法柴燒醬油買少見少,得年輕人承傳原始味道,悉心將黑豆醬油的濃厚香味、營養價值保留下去。認識黑豆的發酵過程,嚐嚐缸中的醬油鮮味。主持再到一間摘星餐廳,享受大廚用心製作的菜餚,當中的炸排骨有何特色?
台灣的海島美食多不勝數,當中的蚵仔菜式教人回味無窮。有年輕一輩甘願休學接手養蠔家業,承傳土產美味。阿譚、德賢出海到蠔田,採收串串肥美鮮蠔,還即開即食!凱晴則留岸穿蠔殼,為養殖蠔苗做準備。台灣亦是「鰻魚王國」,跟主持品嚐到正宗日本風味鰻魚飯,以及特色鰻魚肝,鰻魚魚身飽滿,香味濃郁。參觀鰻魚養殖場,瞭解嚴格的養殖系統。另外,台南人亦以虱目魚製作糕餅,阿譚與凱晴到一間六十年糕餅店,跟師傅學造虱目魚Q餅。
台灣手信多不勝數,鳳梨酥可謂王者!主持們到鳳梨園請教鳳梨專家,探索台灣鳳梨特別好吃的因由,再往工廠,見識鳳梨酥的製作。近百年米廠出品的手工「米磚」亦適合送禮,在稻田中養鴨又有何效用?各式地瓜製品在寶島深受歡迎,一行人挖地瓜,又到生態故事館瞭解地瓜小知識。DIY地瓜蛋糕,再嚐地瓜蛋捲、湯丸、冰烤蕃薯,啖啖真材實料!蒜頭是台灣菜不可或缺的食材,永權、凱晴在農田試食新鮮蒜頭,並深入認識蒜頭的種植過程。
到台灣夜市蒐羅台式小食,當然要品嚐「大名鼎鼎」的台灣腸。主持更到台灣腸博物館請教達人,為何台灣腸有這麼重要的地位?六十多年歷史的廠房以人手取代機器篩選出優質豬肉,製成紅紅的台灣腸。阿譚、德賢還創作獨特的台式腸刈包。凱晴與幸美到台南的有機草莓園,在果園中品嚐新鮮草莓美食的甜蜜滋味!關廟魯麵是台南人的早餐之選,亦是喜慶時的美食。麵廠堅持一絲不苟的造麵方法,且以陽光曬出麵香,永權、幸美即席挑戰人手翻麵!
台灣米口感煙韌,充滿米香,是令台灣人自豪的食材,亦藏著台灣米製小食的美味秘密。傳統蒸粿店買少見少,製粿達人堅守著六十年歷史的蒸粿工場,利用台灣米變奏出創新口味的米粿、糯米滋、蘿蔔糕等。不依賴機械下,達人怎樣保持米粿的香味與層次?碗粿則是閩南和台灣的米食副品,請教百年碗粿老店傳人,尋找碗粿的美味元素。老闆還特意使用營養豐富的虱目魚,專誠給有吞嚥困難的長輩研製出米麋。一嚐麻豆碗粿與虱目魚米麋古早滋味!
台灣特色黃昏市場的蔬果、熟食價廉物美,凱晴推介必食蔬果滷牛肉。想瞭解台灣牛肉的美味之源?跟凱晴、永權到台南牧場看看溫體牛的飼養環境,達人怎樣保持牛肉品質?順道品嚐溫體牛料理,牛肉的脂肪分佈平均,配搭蔬菜清湯或碳烤,肉質依然嫩滑。凱晴另推介超抵食的加熱滷味,尤其是當中的豆皮。有手工豆腐店跟台灣小農合作,選用非基因改造黃豆,手工製作豆皮。凱晴都大顯身手,將豆皮從熱鍋中撈起、摺疊,難度在哪?
海鮮- 九孔鮑、櫻花蝦、筍殼魚
尋味新竹-野薑花粽、花生醬、新竹米粉
台東法式部落風味菜
台東當造水果巡禮
宜蘭-飄香百年原味道
宜蘭-手工製作的原味道
探索台灣的「黑珍珠」
享譽國際的台灣食材
台灣美食的滋味「配角」
台灣傳統美食大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