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十、六十年代的香港,一般打工仔都會返家吃飯,鹹魚青菜、幾磚腐乳,甚至豉油撈飯,就夠全家吃一餐。當年飯桌上的鹹魚、腐乳、豉油,均是「香港製造」。時至今天,當年只幾塊錢一斤的鹹魚,已漲價至九十多元一斤,更是來自海外的「舶來品」,鹹魚縱使不能翻生,卻似乎真的翻了身!其他的本土醃製美食又是甚麼光景?王喜和張秀文帶大家走遍港九新界,甚至離島,誓要返尋這股香港舊滋「味」!
鹹魚送餸在舊日香港有多普遍?從1968年介紹香港的宣傳片,及1979年有關通脹的新聞片,鹹魚價格成為市民關注焦點中,可見一斑。即使到了今天,鹹魚依然有價有市,主要來自孟加拉和越南,由九十多元一斤至四百多元一斤不等,再不是平價食品。王喜見識了一場熱烈的鹹魚競投,究竟現時的買家是甚麼人?阿喜特別走訪西營盤鹹魚欄一間開業近六十年專做批發的鹹魚舖,向老闆歐振鵬了解一番。另一邊廂,秀文尋訪到長洲一位仍以古法醃鹹魚的海味店女東主「嬌姐」黎水嬌,親自示範醃製過程,由劏魚、擦鹽、刮鱗、出海曬鹹魚到包裝,每個步驟各有竅門!
綿香無比的腐乳,也是舊日香港家庭飯桌上的常見配菜,阿喜專程來到九龍城一間逾百年歷史的荳品店,品嚐地道香港風味,老闆娘Alice坦言製作工序已北移內地。不過,有四十多年製腐乳經驗的田師傅,會在鏡頭前用石磨、佈滿一行行空隙的木板等古董製作工具,為大家重現這門傳統手藝!GiGi姐黃淑儀亦會跟大家分享童年時一家人腐乳送飯的百般滋味。
堅持保留傳統口味的有心人不少,阿喜來到中環一間傳統醬園,把玩充滿兒時回憶,現已成為珍藏古董的打醬油工具。在老闆黃國輝招呼下,阿喜參觀醬園天水圍廠房